为提高我校中等职业人才培养质量,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步伐,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,服务中国制造2025、培养更多适用性人才,立足西部服务西部经济建设。九州体育科技有限公司根据教育部系列文件精神,在初步完成教学质量诊断的基础上,制定教学诊断与改进方案,内容如下。
一、指导思想
以党的十八大、十九大和十八届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,以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》为指南,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,以促进学校自主发展、内涵发展为宗旨,坚持“需求导向、自我保证,多元诊断、重在改进”的工作方针,引导和帮助我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改善办学条件、规范学校管理、深化教学改革、完善制度体系、健全运行机制,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健康可持续发展。
二、目标与任务
建立基于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、学校自主诊改、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抽样复核的工作机制,保证学校的基本办学方向、基本办学条件、基本管理规范,推动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。具体任务是:
(一)构建常态化的教学工作自主诊断、持续改进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。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,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建立和完善常态化周期性教学工作诊改制度与运行机制。
(二)搭建与逐步完善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,为我校教学工作自主诊改提供数据服务,为利益相关方参与诊改提供数据参考,为教育行政部门抽样复核与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,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报告提供数据基础。
(三)引导我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,逐步建立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。
三、工作思路
坚持守办学低线,全校师生牢固树立质量意识,以培养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,健全质量管理体系。做到建设性目标可实现,以完善的配套制度为保障,制定工作标准与流程,加强教学质量过程控制,结果可测评与控制,最终实现教学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。
四、主要工作任务
(一)设立诊改办工作小组
1.在不影响正常工作和额外增加行政部门的情况下,设立“两办一中心”。设立学校内部质量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,从学校各级部门中选拔领导或精通业务的骨干教师,组成诊改办工作级成员。负责教学研究的校长任组长,负责统筹规划、统一指挥、统一协调,其它成员负责数据采集、录入、分析。成立学校质量管理办公室,由教务处长负责,定期对教育教学质量、学生工作质量、行政职能部门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和形成诊断改进意见,报诊改办审议。审议结果将形成书面形式下达到校内相关部门和系,并督促其限期改进。另成立“数据信息中心”,由计算机教师担任中心主任,负责成员的业务培训、采集指标解读、系统维护、技术支持。“两办一中心”组成有机整体,相互支持相互配合,共同开展诊断工作。
附图1
(二)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
1.全力构建校内四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
成立教学督导办,负责校内教学质量的监控和组织评估工作。督导办成员由经验丰富专职的教师担任,改变过去部门领导兼任教学督导的做法,不利于工作的开展。四级质量监控体系的组成:学生→系→督导办→质量办。
2.努力建成“三全育人”的格局
党的十九大指出: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、更深沉、更持久的力量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,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,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,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继承革命文化,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,不忘本来、吸收外来、面向未来,更好构筑中国精神、中国价值、中国力量,为人民提供精神指。
我校育人方针“行为规范,人格塑造”与“三全育人”理念是完全吻合的,立德树人德育为先,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,并落实到每日的学生行为规范中,制度上有保证,流程上有标准。学校还组织教师专题学习“三全育人”的深刻含义,要求每个教师要有理想信念、道德情操、扎实学识、仁爱之心,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,努力建成全员育人、全程育人、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。
3.优化师资队伍建设
人才培养是学校教学的核心工作。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,而教育质量依赖于教师,是否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将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。学校一直努力打造一支年龄结构、学历结构、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,并把此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大事来抓。多渠道多措施从企业或行业、高校引进专门人才,政策上给予倾斜,制度上给予保障。除此而外,加强学校员工的内训,每年暑期聘请专家到校开展教学专题培训,培训过程实施全监控,以保证培训质量,达到培训的目的。
4.专业建设
专业建设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出发点来建设,以就业需求为导向,适时调整专业布局,增加市场需求旺盛,发展前景好的专业。同时停止已经落后或市场饱和的专业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精神生活的追求已经超过了自身对物质生活的追求,尽管我校专业布局已经覆盖二产、三产,今后仍将适时再增加三产类专业,培养更多从事高端服务业的人才。
专业的发展离不开实训室建设,功能完善的实训室却能助推动专业的发展,二者相辅相成。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建设规划、资金保障、评估验收制度、社会效应的评估等。
5.学生素质发展
学生素质发展包括学生一日常规、健康标准、社会实践、志工日志、成绩评定、毕业条件、就业率,相应地每个内容都制定了工作流程及标准,全方位地对每个学生作出正确的评价。
6.制度保证
一切工作的落实须依赖于强有力的制度保障。为保障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教学建设,学校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,形成学校管理制度汇编,包括学校章程、人事制度、财务制度、教学管理制度、学生管理制度、后勤保障制度等。特别是教学管理制度如《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》、《教师月度过程化考核办法》、《系主任月度考核办法》、《技能大赛管理办法》、《听课制度》、《教学质量评估办法》、《教材选用管理办法》、《调停课管理办法》、《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》等。
附图2
(三)建设数据平台
1.数据信息中心根据采集平台的技术要求,配置相应的电脑,组成网络等办公设备,保证数据及时的采集和上传。
2.进一步完善“教务管理软件”的功能,保证此软件为数据采集提供必要的支撑材料和正常运行。
3.建立“预警”机制。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,对重要结果数据的合规性设立“预警”。即当结果数据达到最低值时,及时报警,提醒工作人员采取有效措施,以保持诊断体系的良性运行。
五、任务进度表
(一)配套制度建设进度表
整个诊改方案工作周期预计为3年.
任务驱动 | 工作内容 | 完成时限 | 责任人(部门) |
设立诊改办 | 1.确定诊改工作内容 2.选拔工作人员 3.建立质量处 4.分配工作任务 | 2017.11 | 校办公室 |
制定诊改方案 | 拟定详细诊改方案 | 2017.12 | 诊改办 |
业务培训 | 1.组织学习诊断指导方案 2.采集平台操作与解读、采集 | 2017.12 | 1.质量处 2.数据信息中心 |
首次诊断 | 完成首次诊断自查报告 | 2018.1 | 诊改办 |
发展规划 | 1.制定学校“十三五”规划 | 2018.1 | 校办公室 |
2.学生素质发展规划 | 2018.1 | 德育处 | |
3.教学运行规划 | 2018.1 | 教务处 | |
4.教学内涵建设规划 | 2018.1 | 教务处 | |
制定标准 | 1.专业发发展标准 | 2018.5 | 教务处 |
2.课程教学标准 | 2018.5 | 教务处 | |
3.学生素质标准 | 2018.5 | 德育处 | |
4.教师业务标准 | 2018.5 | 教务处 | |
5.质量评估标准 | 2018.5 | 教务处 | |
完善制度 | 1.教学运行保障制度 | 2018.7 | 教务处、督导办 |
2.教学内涵建设制度 | 2018.7 | 教务处 | |
3.学生素质发展制度 | 2018.7 | 德育处 | |
4.财务保障制度 | 2018.7 | 计财处 | |
5.后勤保障制度 | 2018.7 | 后勤处 | |
6.学校管理制度汇编 | 2018.8 | 校办公室 | |
调研现状 | 对照99个采集点采集指标 | 2018.11 | 数据信息中心 |
数据分析 | 2018.12 | 质量办 | |
年度质量报告 | 撰写质量年度报告 | 2018.12 | 质量办 |
诊改报告 | 撰写质量诊断报告 | 2018.12 | 诊改办 |
成果与改进 | 巩固成果,再次循环改进 | 2019.3 | 诊改办 |
第二轮诊断 | 采集99个指标与分析 | 2019.11 | 数据信息中心 |
第二轮改进 | 完善改进措施,循环改进 | 2020.1 | 诊改办 |
第三轮诊断 | 采集99个指标与分析 | 2020.11 | 数据信息中心 |
达标验收 | 对照标准验收 | 2021.11 | 数据信息中心 |
形成达标材料 | 撰写质量年度报告和自查报告 | 2021.12 | 诊改办 |
迎检复核 | 准备过程材料迎接复核 | 待定 | 校办公室 |
(二)诊断进度安排
1.2017年10学校派出两位教师参加人才培养质量状态数据采集培训,标志我校开始进入首次教学诊断与改进程序,
2017年11月学校成立诊改办,组织相关人员专题学习99个采集指标,就如何采集、数据如何使用、数据的合规性、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等进行深入学习,以保证诊改工作有序、全面、深入地开展。
2017年12月初诊改办根据采集指标涉及的部门,落实任务,确定责任,规定时间限时完成所有数据的采集,历时1周。随后,针对所有指标逐一进行分析,特别是“在校生人数”、“生师比”、“专业教师占比”、“校舍建筑面积”、“生均仪器设备值”等5项重要指标进行详细分析,得出数据存在此现状的原因。在此基础上12月18日撰写完成质量年度报告和自我诊断报告。
2.2018年1月-2018年12月,实施第一轮诊改。主要内容包括标准制度、工作流程、制度建设、教学内涵建设。将形成的成果的质量年度报告和第一轮诊断报告,为第二轮诊改提供科学依据,同时做好迎接诊改复核检查。
3.2019年3月-2019年12月进行第二轮诊改。主要针对第一轮诊改中未达标或短时间难也达标的工作,制定详细推进计划,分步骤落实,重点攻克。年终形成质量年度报告和诊改报告,做好诊改复核检查准备工作。
4.2020年1-2012年11月进行第三轮诊改。主要工作是查漏补缺,实施专项整改。在前两轮诊改基础上,形成稳定的成果并保持可持续发展和推广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,努力达到省级示范校的标准。
六、保障措施
(一)加强组织领导
全校师生统一思想,牢固树立质量意识,组织召开专题学习,就诊断方案中的16个诊断要素和99个诊断点进行深入讨论和研究,学会使用“人才培养质量状态数据采集平台”操作手册。在校领导的决策下,负责统筹规划、统一指挥、统一协调,其它成员负责数据采集、录入、分析,各施其职相互支持,全面推进诊断工作的实施。
(二)技术支持
信息中心负责成员的业务培训、采集指标解读、系统维护、技术支持、网络建设。主要工作包括数据平台的部门建设、权限分配、信息导入和导出、网络搭建、诊断信息的发布。
(三)经费保障
学校将诊断方案中涉及的资金,以预算方式单独列支,设立专款专用账户,及时根据诊断进度合理拨付款项,以保证整体诊断工作的顺利进行,达到预期目标。
(四)制度保障
为充分发挥人力、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作用,学校配套相应的考核制度,对工作成绩显著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,相反对工作不达标或未按时完成的人员,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甚至调岗,以保证此项工作有序推进,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发展。